新股消息网
新股数据您的位置:首页 >新股资讯 >

“网上看病”也能医保报销了!两大龙头公司市值立马飙升400亿

发布时间:2022-04-11 17:11:02 来源:新浪

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网上看病”也能医保报销了!两大龙头公司市值立马飙升400亿。

不久的将来,网上看病也可以医保报销了。

今天,国办表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消息一出,互联网医疗LOF迅速拉升,收盘涨幅近10%。

港股两支互联网医疗龙头概念股也涨势喜人。阿里健康涨近14%,市值飙升35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20亿;平安好医生涨近10%,市值上升11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5亿;两家公司的市值一共涨了425亿人民币左右。

A股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概念股也应声上涨。

近些年,互联网医疗这一赛道不算冷门,不仅多家券商曾发研报唱多,更是有多个巨头早已“埋伏”,腾讯、蚂蚁金服、中国人寿都对这一赛道有所布局。

符合条件可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互联网医疗企业迎重大利好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加快评估已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管理措施。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加快创新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并推进临床应用。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联网医疗机构复诊可依规进行医保报销。

早在去年8月,市场便有传闻称,国家医保局正在制订互联网医疗的物价指导原则,将出台关于互联网医疗相关项目的物价政策和医保政策,远程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有望纳入医保。

阿里、腾讯等巨头早已布局

互联网健康及医疗信息化领域,阿里、腾讯等巨头均有布局。

阿里于2014年1月斥资1.71亿美元控股中信21世纪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阿里健康”。腾讯2014年9月投资丁香园7000万美元,10月1亿美元领投挂号网;2015年腾讯产业共赢基金联合启明、晨兴等基金再投挂号网1.07亿美元,挂号网更名“微医集团”。2017年初,好大夫获2亿D轮融资,由腾讯领投。

医疗信息化领域,据中信建投统计,腾讯、蚂蚁金服、中国人寿、平安集团、中国平安等巨头在该赛道均有布局。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研报)

上半年多项政策支持13部门发文鼓励推进互联网医疗

今年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首次大范围被公众熟知。在慢性病领域,互联网医疗更是“大有可为”。疫情期间,无接触诊疗成为慢性病患者的刚需,互联网医疗不仅有效降低了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冠的风险,还缓解了线下医院的就诊压力。

2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

4月,发改委及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

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意见》明确,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优化就医体验,打造健康消费新生态。

《意见》强调,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支持平台在就医、健康管理、养老养生等领域协同发展,培养健康消费习惯。

《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线上预约检查检验;探索检查结果、线上处方信息等互认制度,建立健全患者主导的医疗数据共享方式和制度,完善线上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多家上市公司加码互联网医疗

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医疗信息化。7月3日,卫宁健康公告称,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本次募集资金总额达14亿元,拟用于新一代智慧医疗产品开发及云服务项目、互联网医疗及创新运营服务项目、营销网络扩充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项目。

5月底,创业慧康表示,公司与平安创投、平安智慧城市、平安医保科技联合召开“携手医保守护健康”线上交流会,开启智慧医疗领域、医保领域深度合作。

3月底,朗玛信息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募资不超过2.83亿元,用于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功能升级及内容扩充项目。

近些年,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也有所提速。中信建投研报显示,根据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信息,2011年-2017年的八年间,通过五级及以上电子病历评级的医疗机构仅有58家;而2018年31家医院通过评审;2019年51家医院通过评审。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进行高等级电子病历建设的医院越来越多。

多家券商发布研报唱多

中信建投认为,新冠疫情推动了互联网医疗、公卫信息化发展。疫情期间,卫健委、医保局等部门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与公卫信息化的防控作用。我们认为疫情提升了患者对线上诊疗的接受度,同时医保支持促使互联网医疗加速推进,预计后续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平台的热情将持续高涨。公共卫生信息化方面参考SARS之后的公卫信息化建设,卫生部出台了《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2003-2010)》加强疾控相关信息化建设,公共卫生信息化拥有8年的长期规划,预计此次新冠疫情之后公共卫生信息化长期景气度有望提升。

此外,中信建投还预计Q2行业整体订单环比将有明显恢复,“我们近期统计了采招网11 家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的订单情况(2017-2020Q2),行业整体高速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Q1总订单金额为10.78亿元,同比下降3.8%;2020Q2总订单金额为15.52亿元,同比上升3.0%,环比增长44.0%。”

兴业证券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已发展多年,早在2018年政府部门就发布了相关政策。在今年年初的疫情中,互联网医疗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首次大范围进入公众视野,随后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多项政策助力行业更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发展成熟以后,(1)为生产企业开辟一条全新的产品销售渠道;(2)通过线上问诊等方式实现分级诊疗中的病人初筛,缓解线下医院运营压力;(3)终端医疗机构通过线上预约等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也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推动医联体的建设,增强高等级医院对基层市场的辐射;(4)医保线上支付机制的完善也解决了互联网医疗支付端的障碍,实现生态的闭环。整体来看,互联网医疗不仅仅是医药行业中的一环,更多地是为全产业链赋能,推动行业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在政策、市场需求、资本等多方面的共同助力下将迎来快速发展。

东兴证券认为,医疗信息化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信息化的临床医疗信息化(CIS)阶段,预计2020年-2025年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73%,到2025年将达到1288.2亿元。

热点推荐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