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消息网
新股数据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要闻 >

别等了,这一轮猪周期见底还遥遥无期

发布时间:2021-08-08 18:21:01 来源:雪球

2021年的二季度,我们经历了中国乃至世界生猪养殖史上,最为惨烈的下跌。

如今,生猪养殖行业步入深秋,但寒冬还没有来临。

这一轮猪周期离见底还遥遥无期,别等了。

猪价暴跌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曾经风光的猪肉股,如今灰头土脸。

截至7月30日,全国22个省市瘦肉型猪出栏均价为15.82元/公斤。而在1月上旬,猪价高达36.8元/公斤。

可以说,全行业陷入了亏损。

据卓创资讯数据,目前大部分养殖企业的成本都在18元/公斤以上,个别规模化企业可以将成本降至16.5元-18元,散户成本相对较低,但也在15元-16元上下。

牧原6月份商品猪完全成本为15元/公斤多一点,预计下半年可以时点或阶段性达到14元/公斤的成本目标。

然而,猪价照此速度继续下跌,可能会跌破成本线,令整个养殖业承压。

去年8月,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接受采访时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当时,市场预计2022年国内猪肉价格将跌至10元/斤,而他更悲观,认为跌到4-5元都是完全可能的。

据机构监测数据,6月18日,全国猪价最低的省份,均价为6.2-6.7元/斤,逼近5元。

去年大秤分金、小秤分银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新希望预计,上半年亏损29.5-3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1.64亿元。

正邦科技预计,上半年亏损12-14.5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4亿元。

金新农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3000-4000万元,同比下降78.40%-83.80%。

牧原股份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4-102亿元,同比下降5.42%-12.83%。

海量供应

猪价暴跌,源自供给量暴增。

2019年4季度以来,能繁母猪持续回升,今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在惯性上升,加之家庭农场凭借成本优势部分仍处于盈利区间,行业实质性产能退出尚未出现。

在不爆发重大疫情的情况下,预计明年整体供给继续提升,行业将进入寒冬。

为什么供给量这么大?因为去年大家被赚钱效应刺激了。

曾记否,在2019年10月,毛猪价格突破40元/公斤的时候,一头6公斤刚断奶的二元母猪,居然能卖到4000元/头,而成本甚至都不到400元,净利率超过900%!

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扩产入局。但却不知道,生猪出栏是有时滞性的。

正常情况下,圈养的生猪一般需要6-9个月出栏。这种时滞性,决定了养猪无法紧跟当前的市场变动,价格高的时候不一定能卖,能卖的时候价格又不一定好。

去年一头猪能赚千余元,今年别说赚钱了,一些出栏比较晚的猪还要亏钱;何况当初高价抢购仔猪,成本又很高。赶上这轮大跌,又值生猪出栏期,饲料价格还居高不下,导致现在越养越亏。

对养殖户来说,每头猪多养4个多月,体重增加240斤,至少增加2000元饲料成本,收入还下降2000元/头,严重影响了养殖户收入。

这种情况下,很多养殖户熬不住了,只得“割肉”,因此出现了“越跌越卖”的诡异场面:猪价明明在下跌,市场的抛盘却源源不断,无限循环。

5月21日,牧原股份在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称,“虽然未来价格可能有季节性反弹,但生猪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行业要做好迎接行业冬天来临的准备”。

饲料涨价抬高成本

过去的一年,可谓是生猪养殖业的最强景气周期,头均盈利高达2000元。这刺激了养殖户和养殖集团想尽一切办法补栏。

由此带来的饲用玉米和豆粕的需求,超出了预期。

无论养殖户赚不赚钱,只要存栏量在上升,对饲料的需求就在增长,这个开支是刚性的。

受土地等自然条件制约,国内粮食供给无法在短期内快速上升,进口粮食又受到贸易摩擦和疫情影响,导致饲用原料价格上涨,加剧了行业的亏损。

对于养殖户来说,未来2-3年,将深受“猪价下跌+成本上涨”的双重打击。

猪周期的逻辑

生猪养殖产业,最核心的逻辑是猪周期。

生猪跟铜、铁等大宗商品一样,是无差别的生产资料,不像LV、爱马仕这类品牌一样有品牌和定价权。

猪产业的市场结构极其分散,2020年,主要上市公司的出栏量总计不到4000万头,而全国出栏量超过5亿头,散户是市场的主导力量。

这意思是,没有垄断,猪肉价格完全受周期波动影响,大企业没有定价权。

如果猪价上行,预期后市会继续上涨,为了多赚钱,养殖户往往会把猪延长出栏,有的甚至能把猪养到150公斤(压栏),这导致随着猪价上涨,供给反而是减少的。

相反,如果行情低迷,市场预期还会继续下降,养殖户就会把猪提前出栏,很多70公斤就把猪给卖了。也就是说,猪价越跌,散户越砸盘。

因此,分析猪产业时,市场结构、竞争格局都是次要的。任何牛逼的上市公司,在大周期面前都无法螳臂当车。

肉价的涨跌,会显著的影响养猪企业的盈利水平,自己没有定价权,盈亏都是不可控的。只要猪周期一直存在,猪肉股便难言长期价值。一家公司即使再优秀,利润水平还是跟猪肉价格强相关的。

那么,猪周期何时见底?

简单说,就是要亏到大部分养殖户现金流断裂,在猪价底部杀母猪,含泪去产能。

谁都知道猪价跌得越狠,未来涨得越猛,但没办法啊,没钱了,猪天天要吃饲料,要腾地方养小猪,自己完全供不起了,只得含泪倒在黎明前的黑暗。

这种情况下,大型养殖企业也在亏,但好在他们有资金,能够熬过周期低谷,最终迎来周期反转后的利润井喷和顺势扩张。

你能否赚钱,取决于未来猪价上涨时手上是否还有猪。这是一个类零和博弈的过程。

养猪太南了

养殖是一个周期很长、见效很慢的行业。一旦犯错,不是掉不掉队,而是生与死的差别。

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一头仔猪卖一块钱,白送都没人要。

可以回想一下,去年石油价格跌到负值,引发了多大的事件?

因为价格波动极大,养殖企业必然会面临亏损。如果盲目扩大产能,现金流跟不上,就有可能在周期低谷中破产。

即使后面猪价暴涨,但跟你已经没有一毛钱关系了。

比如,美国的肉食品龙头史密斯菲尔德,1800万头生猪养殖产能,外加屠宰和肉制品业务,仅仅以70亿美元的价格打包卖给了双汇的母公司万州发展。

生猪养殖还一个特点:产品无法存储。

很多产品的保质期很长,那么如果行情差,我就堆在仓库里不卖。但猪不行,必须出栏,只能被动销售造成实质性亏损。

这也是各大养殖企业自建屠宰的原因,并非屠宰行业多赚钱,而是为了在猪价极低时不任人宰割,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远未见底

从数据看,今年4月份开始,大量外购仔猪的猪企面临亏损,自繁自养的猪企仍有利润,大约每头200元~600元。

到了5月份,外购仔猪的猪企亏损达到每头1000元左右;自繁自养的猪企,前半个月小幅盈利,后半个月开始亏损,全月盈亏平衡。

到了6月份,整个养猪业开始进入全面亏损。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持平5月,同比增长30.1%。这是自2019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由负转正以来,环比增速最低的一个月,表明母猪淘汰的速度已经加快,不排除7月存栏有小幅转负的可能。

即使如此,当前能繁母猪的存栏仍然处于本轮周期中的高点,2-6月能繁母猪产能的恢复,已经保证了今年12月-明年4月期间商品猪的出栏量。

而母猪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又进一步成为放大产能释放压力的杠杆,这是一种比较可怕的情景。

整体来看,生猪价格仍然将弱运行为主。预计明年的供给继续提升,行业将进入寒冬。

看了以上分析,大家才能更透彻理解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布的倡议书: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不要听信谣言,以赌博心态安排生产。

总结来看,这一轮猪周期的下行远未见底,养殖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好现金流;股民要尽早撤离,等待见底信号。

周期股的投资逻辑是,底部买,高位卖;高PE时买,低PE时买。长期持有周期股,是非常不可理喻的。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不作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牧原股份(SZ002714)$$温氏股份(SZ300498)$$新希望(SZ000876)$@今日话题

热点推荐
随机文章